近镜头丨“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!”
<\/p>
晋北小院,白墙飞檐。68岁的白高山正一边给小菜园洒水,一边逗着2岁多的孙子。<\/p>
菜园里,茄子、黄瓜、西葫芦、小葱长势正好,两棵苹果树现已缀满青色的果子。<\/p>
“习近平总书记前次来时,我把地里种的这些给他逐个作了介绍,总书记笑着说‘这些果菜够你们一家吃了’。”<\/p>
白高山寓居的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,是一个易地扶贫搬家村。他和200多户乡民从代代寓居的坡梁薄地、盐碱地上的土窑洞连续搬到这儿,日子从此变了容貌。<\/p>
2020年5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白高山家中,坐到炕沿上同白高山一家聊起了家常。<\/p>
白高山拿出一张老相片给总书记看,那是他搬进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窑洞。<\/p>
习近平总书记接过相片细心打量,问道:“现在这房子住进来花了多少钱?”白高山告知总书记,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,只花了1万元就住进了新房。<\/p>
“搬出来后家里首要做什么?收入怎么样?”习近平总书记接着问。<\/p>
白高山的儿子白利军告知总书记,搬到新村后,他在政府赞助下上了职业培训校园,当起了电焊工,2019年收入4万多元。<\/p>
“现在外村姑娘都乐意往这嫁了吧?”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。<\/p>
“可不是!现在日子好了,人家也乐意来了。”白高山笑得合不拢嘴,“盖房子,娶媳妇,这是咱们庄户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咱们打心底感谢共产党!”<\/p>
习近平总书记问道:“你们往后还有什么计划?”<\/p>
“便是期望日子跳过越好。”白高山说。<\/p>
“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!”习近平总书记口气坚决。<\/p>
民之所盼,心之所向。<\/p>
其时,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是胜利在望。<\/p>
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亿万农民群众对夸姣日子的更高等待,布置推动更久远的开展战略——“要想方设法稳固好脱贫攻坚效果,接下来要把村庄复兴这篇文章做好,让乡亲们日子越来越夸姣。”<\/p>
白高山告知记者,村里每年都有新变化:新建的黄花产业园现已开端运营,养老中心和幼儿园也建起来了。本年9月,小孙子就能进村幼儿园上学。<\/p>
2022年春节前,习近平总书记再赴山西调查时着重:“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日子,是咱们党百年来的执着寻求,咱们要不忘初心、紧记任务,一代接着一代干。”<\/p>
“跟着习近平总书记,跟着中国共产党,更好日子一定在后头!”白高山说。<\/p>
<\/p>
时刻是忠诚的记载者,镌刻着执政者猛进的脚步。4月18日起,新华社开设“近镜头 温暖的瞬间”栏目,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,叙述每一张相片背面的温暖故事。<\/p>
<\/p>
更多阅览,请点击【专题】近镜头·温暖的瞬间<\/strong><\/p>
<\/p>
总策划:傅华 吕岩松<\/p>
总监制:张宿堂<\/p>
策划:孙承斌 陈二厚<\/p>
监制:赵承 刘洁 孙志平 李俊 霍小光 赖向东 樊华 齐慧杰<\/p>
统筹:李忠发 吴丹 黄玥<\/p>
文字:姜琳 孙亮全<\/p>
拍摄:谢环驰<\/p>
音频:吴炜玲 刘在<\/p>
视觉:毕晓洋 李京<\/p>
规划:焦旭锋 殷哲伦 马开展<\/p>
和谐:胡若晗 王晓曈<\/p>
推行:李明 赵鹏<\/p>
新华社榜首工作室出品<\/p><\/div>